航空客貨運輸量保持快速增長。
強化安全運行保障能力建設。
多措并舉服務旅客順暢出行。
建設員工文娛設施,積極踐行西部機場集團企業文化中的“為企業謀發展 為員工謀利益”的原則。
20年前,在中國民航進行“航空運輸企業聯合重組、機場屬地化管理”為主要內容的第三輪改革浪潮中,西部機場人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氣神,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闖出了一條跨省區聯合重組的發展新路,書寫了西部地區機場群協同發展的新樣本。
10月9日,經原國家民航總局同意,陜寧兩省區政府批準,自治區國資委與原陜西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簽訂了《陜寧機場聯合重組協議書》,標志著跨省區專業化機場發展模式應運而生,開啟了寧夏機場規模擴張、加速趕超、品質躍升的全新征程。
聯合,凝聚的是力量,是兩省區機場抓機遇、挖潛力,通過改革創新獲得永不枯竭發展動力的途徑;重組,構筑的是希望,是兩省區機場同榮辱、共命運,攜手謀求高質量發展的美好前景。20年來,西部機場集團寧夏機場有限公司在兩省區黨委、政府,民航主管單位、西部機場集團的領導和支持下,忠誠擔當國有企業使命職責,全力服務國家戰略,勇毅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時刻牢記人民期待,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提升現代企業治理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加快鍛造發展方式新、布局結構新、經營機制新、公司治理新的現代化空港。
戰略協同 運輸規模飛出新速度
銀川河東國際機場(以下簡稱“銀川機場”)在聯合重組之初,通航城市僅為17個、航線19條,每天航班不足20班,全年旅客吞吐量僅有73.6萬人次。長期以來,業務基礎薄弱、保障效能滯后等問題,始終困擾和制約著寧夏民航的成長與發展。
依托西部機場集團先進管理理念,寧夏機場公司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堅持“航空市場主戰場”戰略不動搖,不斷優化航空網絡布局,奮力拓展航空市場,全力支撐自治區對內對外開放。
20年來,銀川機場旅客吞吐量年均增幅13.3%,貨郵吞吐量年均增幅10.8%。2006年,銀川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萬人次。2007年,銀川至香港航線成功首航,結束了寧夏沒有航空口岸和國際、地區航線的歷史。2013年,銀川河東機場正式更名為銀川河東國際機場,此次更名彰顯了寧夏強力推進對外開放的迫切愿望和寧夏機場公司架構國際航線網絡的雄心壯志。2014年,銀川機場成為西北地區第一個獲批第五航權和全國第五個實現“省會通”的機場。特別是自2015年以來,銀川機場進入發展“快車道”,保持著每年一個百萬量級的高速增長態勢。2019年,銀川機場完成從“沉淀”到“躍升”的轉換,旅客吞吐量超1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超6萬噸,成為西部機場集團航空運輸的重要增長極。
中衛機場瞄準西北最佳旅游支線機場,固原機場錨定運通融合示范樣板目標,逐步走上良性發展軌道,旅客吞吐量分別突破20萬人次和30萬人次,航線已覆蓋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廈門等國內重要城市,有力支撐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對外開放。依托得天獨厚的凈空環境、地形條件、氣候優勢,中衛機場、固原機場堅持以拓展空域資源為根本,充分挖掘自身發展潛力,全面布局通航業務,運通融合發展模式助力“兩翼齊飛”。
根據國際民航組織研究結果,機場旅客吞吐量每增加100萬人次,可帶動地方GDP18.1億元,直接帶動就業3500人。按照寧夏機場公司20年來旅客吞吐量1.04億人次來計算,已累計為寧夏創造1882.4億元GDP,帶動36.4萬人次就業。
在西部機場集團強大的資源聚合、產品設計和營銷能力的支持指導下,寧夏機場公司已開通國內航線140余條,累計開通國際(地區)航線21條,搭建起一座座政治、經濟、商貿、文化交流交往的“空中橋梁”,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力
立足新時代,寧夏機場公司將以建設“現代化西部一流機場”為主線,全力打造銀川機場“連通‘一帶一路’、輻射全國的區域航空樞紐”和“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構建輻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全國大中型城市群的航線網絡,發揮空鐵聯運優勢,提升高鐵沿線區域航空服務觸達率。加速貨運航線開發,加快推進航空物流發展轉型升級,國內國際雙向發力,打造西北地區具有民族區域特色航空物流集散中心,為寧夏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民航力量。
建設先行 發展基礎實現新突破
回望過去,寧夏機場公司僅管理著銀川河東機場1個機場,運營著1.43萬平方米的航站樓,只有4部廊橋和11個停機位。20年來,寧夏機場公司秉承“未來機場之間的競爭就是現在機場建設的競爭,現在機場建設的機遇就是未來機場發展的機遇”理念,主動對接寧夏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集團發展戰略,全力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補齊硬件資源短板。
在自治區黨委、政府,民航各級主管部門,以及西部機場集團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寧夏機場公司累計投入47億元,接續完成銀川機場二期、三期改擴建和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等重大工程。先后新建并運營中衛機場、固原機場,形成寧夏機場“一干兩支”的發展格局。建成濱河、固原航空服務基地,落實集團非航產業板塊化布局,市場化接管和退出月牙湖機場,持續提升機場核心競爭力,公司資產總額由4億元增長至最高60億元,企業發展品質和經濟效益顯著提高。站在新的起點上,寧夏機場公司正在全力推進三地機場改擴建工程。
目前,銀川機場3座航站樓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有廊橋22部、停機位44個,飛行區等級由4D級提升為4E級,機場綜合保障能力得到顯著提升。2019年,銀川航空港綜合交通樞紐正式投運,高鐵運行實現了空鐵聯運及多種交通方式無縫換乘,這不僅有利于帶動機場周邊臨空經濟發展,也有利于完善城市對外綜合交通基礎設施,提高城市集散功能,立體交通網絡不斷釋放市場新活力。
為進一步提升航班運行效率和區域管理品質,寧夏機場公司不斷強化功能性平臺作用。銀川機場開啟進離場“雙向高速運行”模式,高峰小時容量提升至30架次,為拓展航線網絡開啟廣闊空間。完成機坪塔臺移交和運管委平臺建設,建成無線站坪調度、A-CDM系統等一批信息化保障項目,保障水平大幅提升。深化“三區”管理模式改革,明確區域主體責任,明晰區域內外職責權限,完善組織管理體系,形成多資源統籌、多系統聯動、多專業互補的統一指揮與高效協同運行管理模式。
寧夏機場公司持續推動文明機場建設,按照機場場區綠化、細化、美化三步逐層遞進、分步實施工作思路,栽種和移植樹木、種植草坪,細化整治、調整各種草木,大力開展航站區、公共區動線標識、燈光照明、小品景觀等人性化整治,推進垃圾分類,共促低碳發展新風尚,讓“最美城市會客廳”名片更加亮麗。
品質至上 安全服務取得新成效
20年來,寧夏機場公司始終深入踐行集團企業文化,把安全和服務作為發展的兩翼,持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完善安全管理體系,提升安全發展水平,筑牢民航安全生命線,已連續實現20個航空安全年。始終心懷祖國藍天,深耕家鄉沃土,把服務當作一種精神、一種文化、一種境界、一種競爭力,努力為企業創造效益、厚植文化、塑造品牌。
認真落實西部機場集團安全工作“六點認識”,持之以恒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全面總結安全管理經驗,一體推進安全體系完善、安全能力建設和安全作風養成。與駐地政府建立聯合工作機制,共同解決機場凈空保護等行業難題,三地機場運行安全保障能力穩步提升,全部通過機場安全審計、國家航空安保審計。先后修訂完善37部運行手冊,查找各類危險源138項,投入安全保障資金超12億元,持續加強SMS(安全管理體系)和SeMS(航空安保管理體系)建設,加強現場管控和邊際安全管理,嚴格執行空防安全措施,安全運行環境持續改善,安全裕度不斷提高。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工具提升安全生產,鼓勵個人開展安全自愿報告,設立機場施工線上逐級審批平臺,及時共享網絡安全通報中心、便捷出行大數據等,進一步提高風險防范能力,不斷增強員工安全意識,有效防止不安全事件發生,助力“平安機場”建設邁上新臺階。在實際運行中,嚴格執行空防制度,對航站樓、飛行區、機坪交通秩序等加強管理、巡邏和整治,保障空地安全,圓滿完成各項重要會議和重大活動安全保障任務。
秉承“人民航空為人民”的行業宗旨,寧夏機場公司不斷擴大航空服務范圍,借助銀川機場成為全國首家大規模應用一證通關、智慧航顯、刷臉登機等新技術機場的有利契機,傾情打造“塞上行”服務主品牌,設立“愛心紅絲帶”“寧來寧往”“掌上明珠”“西遇”等50余個子品牌服務產品,構建起旅客全流程便捷出行、全鏈條商旅服務、全過程協同運營、全開放商業場景、全方位客戶關系的服務體系。
隨著服務品牌建設的深入推進,對外,社會效應充分釋放,窗口形象和旅客體驗穩步提升;對內,員工提升服務品質的積極性得到進一步激發。制定《服務獎懲管理規定》《服務績效考核管理辦法》,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以正向激勵、樹立典型為導向,讓每一名員工都爭當“服務明星”。國際航協“最佳旅客服務獎”、全國同量級“綜合服務優秀機場”、民航“無紙化”便捷出行示范機場、西北首個“白金機場”等榮譽的獲得,不斷擦亮寧夏機場公司的“金字招牌”。
黨建引領 企業治理邁向新臺階
新時代新征程。寧夏機場公司黨委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始終堅守“國企姓黨”的政治本色,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切實把黨建優勢轉化為公司高質量發展制勝優勢。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一系列黨內集中教育活動。按照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要求,高效修編“三重一大”和黨委議事規則等一系列制度規定,實現了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機統一。各級黨組織廣泛開展“關鍵崗位有黨員、困難面前有黨員、突擊攻關有黨員,黨員身邊無隱患、黨員身邊無差錯、黨員身邊無違紀”活動,引導黨員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為機場發展建設提供強大政治保障。在“塞上空港”主品牌框架下,設立“紅鏈賦能”等13個子品牌和44個特色品牌,共同構建起與“現代化西部一流機場”相匹配的黨建品牌矩陣。
員工始終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寧夏機場公司常態化開展覆蓋多崗位、多層級、多工種的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搭建廣大員工切磋技藝、交流經驗、提高技能、展現風采的平臺。集團大范圍、跨地域的干部雙向交流,帶來了先進技術、成熟經驗和全新理念,形成思想共識、匯聚發展合力。7個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為技能培訓、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19項成果榮獲省部級榮譽,員工干事創業熱情空前高漲。公司累計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推進文體中心、心理健康工程、職工書屋、機坪員工之家等項目有效落地,全員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企業文化是企業長遠發展彌足珍貴的軟實力,集團特有的企業文化基因在推動寧夏機場公司改革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寧夏機場人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選拔10名政治過硬員工,并投入超200萬元資金助力鄉村振興,續寫了新時代的“山海情”。專班服務中阿博覽會等近40場大型會展活動,積極承辦中國機場服務大會等行業會議,有力保障抗震救災、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務400余架次航班。寧夏機場公司連續多年受到自治區政府通報表彰,集團化管理模式受到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充分信任和高度認可,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區抗疫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多項榮譽為公司樹立了良好形象。
20年的發展實踐充分證明,陜寧機場聯合重組是兩省區立足實際、著眼全局、面向未來作出的正確選擇。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生動展現了三秦大地與塞上江南同脈相連、攜手并進的美好畫卷。
一路走來,大考中有擔當,變局中見定力。寧夏機場人深知,唯有深化改革、持續改革,才能更好地擔負起國有企業的責任與使命。只有準確把握自身所處的歷史方位,順應國家和時代所需,寧夏機場公司才能一路披荊斬棘、乘風破浪。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立足新時代新征程,寧夏機場公司將在陜寧兩省區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民航主管單位和相關單位的指導幫助下,在西部機場集團的堅強領導下,以更加堅定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繼續發揚敢為人先、銳意進取的改革精神,不負時代、不負重托,努力建設一流企業,爭做行業標桿,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和交通強國的民航篇章。